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鄂伦春旗检察院牢记嘱托,立足检察职能,今年7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检护林草”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助力生态环境保护,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
踏查一线摸实情精准掌握林草“健康档案”
鄂伦春旗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牵头,联合阿里河、吉文、甘河、克一河四家森工集团及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里河、甘河分局,深入大兴安岭腹地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沿120余公里林草交界带徒步踏查,重点核查草地退化、林地侵占等问题,通过GPS定位记录植被覆盖率、土壤状况等数据,现场拍摄对比近三年生态变化影像。针对森工集团反映的“林缘草地防火线违规开垦”“跨区放牧啃食”等难点,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包含17项问题的《林草保护痛点清单》,为后续治理提供精准靶向。
跨界座谈汇良策筑牢协同保护“连心桥”
在多部门联合座谈会上,四家森工集团介绍“营林管护+生态修复”经验,提出建立林草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的需求;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里河、甘河分局结合执法数据,分析涉林涉草案件地域特点,建议强化“巡护轨迹共享+违法线索快转”机制。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职能,梳理出“企业自查自纠+公安专项整治+检察监督”协作路径,推动达成“每月信息互通、每季联合巡查、每年生态评估”的长效共识,破解跨区域、跨部门监管难题。
锚定靶心谋实招绘就林草保护“路线图”
公益诉讼团队聚焦“预防-监管-修复”全链条治理,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由森工集团牵头划定核心保护区边界,设置智能监控设备;森林公安分局加大对非法开垦、盗伐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案件移送绿色通道;检察机关同步开展公益诉讼线索筛查,对整改不力的情形依法启动诉前程序。此次联动为大兴安岭林草保护注入“检察+企业+公安”的多元动能,让司法护航与企业担当、执法效能同频共振,守护北疆生态屏障永续发展。
此次多部门联动调研,不仅是一次对林草资源保护现状的深度“体检”,更是一场凝聚生态共识、锻造协作链条的生动实践。从一线踏查的“脚底板功夫”到跨界座谈的“头脑风暴”,从问题清单的精准梳理到长效机制的蓝图擘画,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律刚性、森工集团的生态担当与森林公安的执法效能在此深度融合,共同奏响了大兴安岭林草保护的“协奏曲”。
这片林海草原,是鄂伦春大地的生态根基,更是北疆安全屏障的重要一环。未来,多方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深化“检察+企业+公安”协同模式,让每一寸林地都有人守护、每一片草地都得到珍视,用法治力量与责任担当,让大兴安岭的绿意更浓、生态更优,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