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动态信息】新巴尔虎右旗检察院因地制宜 践行蒙汉双语检察工作模式

时间:2020-12-25  作者:  新闻来源: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边境线长 515.4 公里,全旗人口3.7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旗总人口82.12%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巴尔虎右旗检察院共有干警45名,蒙古族干警占全院总人数的86.67%。针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司法需求,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习惯和民族风俗,该院一直坚持在检察工作中积极推行蒙汉两种语言并用模式,主动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提升牧民法律意识,加强蒙古语文信息宣传力度,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在2018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

  一、注重双语人才的引进、强化素能培训。一是主动争取引进蒙汉双语人才。积极争取上级检察院和当地旗委的支持,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近五年共招录蒙汉双语干警3人、书记员5人、聘用制工作人员4人。目前,蒙汉双语干警达到28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62.2%,蒙汉双语员额检察官占员额检察官总数的60%。二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更好提升双语干警综合素质。近五年,先后有14名干警参加自治区蒙古语文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翻译和蒙汉双语办案工作能力。2018年,有两名干警参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普法宣传教育丛书(蒙古文)》翻译工作。强化“请进来”培训力度,聘请国家民族语文翻译局、自治区检察院翻译处、内蒙古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开展蒙汉双语法律翻译培训、蒙古语基础培训蒙汉毛笔字培训等,提高蒙汉双语应用水平。近五年,1名蒙汉双语检察官获得全区优秀公诉人称号,1人被纳入全国检察人才库,14人获得国家蒙古语标准音资格证。
  二、蒙汉双语贯穿检察办案全过程。一是在各业务部门和12309检察服务中心配备蒙汉双语人员1到2人,便于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的方式开展检务公开和法律延伸服务,有效维护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二是对案件当事人为蒙古族的案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使用蒙语进行诉讼,指派通晓蒙语的员额检察官担任承办人。讯问、询问过程中,用蒙语与蒙古族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进行交流,并规范制作蒙文讯问笔录、询问笔录、起诉书等法律文书,选派通晓双语的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三是加强与旗公安、法院沟通协作,涉及蒙古族当事人的案件,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环节均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有效保障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近五年来,该院年均办理蒙汉双语案件150余件,占案件比例达90%以上;化解信访矛盾纠纷40余起,发放蒙文检察宣传材料达10000余份,接受蒙汉双语法律咨询数百人次。
  三、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检察工作。一是双语普法成常态。依托“草原检察直通车”、新媒体、宣传横幅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地蒙汉双语普法宣传工作。根据普法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如在新右旗每年的宝格德乌拉山祭山活动上,选派蒙汉双语检察干警向牧民普及、宣讲有关于高利贷相关的危害及法律常识,发放印刷蒙汉两种文字的宣传手册,为牧民讲解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新右旗检察院的门户网站专门设置蒙语专栏、微信公众号发布蒙语信息,使不常使用汉语或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也可以及时解决法律诉求。二是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与旗教育局、各中小学建立动态沟通联系机制,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带头走进新右旗第一中学进行专题法制课讲座,积极带动班子成员及院内优秀蒙汉双语检察官,多次利用蒙汉双语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模拟法庭、线上法治课等活动,为师生带来精彩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律盛宴,架起未成年人与检察官的“连心桥”。三是着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2018年派出3名干警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长期驻村扶贫工作。期间主动帮助贫困户申请贷款、寻找项目资金,增加牧户生活收入。协助结对嘎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末,结对嘎查3户牧民已实现稳定脱贫,嘎查集体经济已超过百万元。同时,积极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河湖“四乱清理”、“守护绿色呼伦贝尔”专项活动。恢复草原植被3142.7亩,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6万吨,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不仅让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也让环境更加宜居,切实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友情链接
  • 其他链接
  •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检察头条号 检察头条号 检察抖音号 检察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