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右旗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司法救助职能,围绕深化一体化办案、调查核实、精准施救、跟踪评估回访,推动边境民族地区司法救助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8件10人,其中救助汉族群众4人、蒙古族群众6人,发放救助金7.607万元,以实际行动照亮困难群众生活之路,用检察温度浇灌边境民族团结之花。
一、深化“一体化”办案机体制,联合实施司法救助
新右旗检察院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检察履职与民族团结互融互进。为保障涉案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针对案件被害人、被害人近亲属生活困难等情况,深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强化内部协助配合和救助线索深挖移送,办理了多件成效较好的司法救助案件。2024年4月,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收到内部移送的1件司法救助线索,因涉及困难妇女权益,办案人员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受理了申请人张某某的司法救助申请。经走访调查核实,申请人张某某的丈夫因交通事故失去了生命。张某某是城镇低保户,丈夫去世后又失去了经济来源,张某某深受打击。由于案件被告人也是打零工维持生计,张某某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在调查核实情况后,新右旗检察院积极为张某某申请并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缓解了其燃眉之急。
二、深化调查核实,精准实施司法救助
坚持“应救尽救、应救即救”和精准施救,确保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2023年,史某某因一起交通肇事案导致身体疾病,无法工作导致生活困难。新右旗检察院因申请人无法自行表达诉求而其父亲又年迈行动不便,检察人员“实地走访+上门听证+司法救助”将司法救助送进“家门口”,紧紧围绕史某某特殊情况,实地走访申请人、社区以及有关办案机关,精准核实情况后,以发放司法救助金的方式解决申请人生活困境。
三、深化司法救助评估回访,有效提升救助质效
司法救助回访是巩固救助成果、提升救助质效的重要手段,也是践行“一次救助,长期关爱”的生动写照。新右旗检察院完善司法救助监督、管理体制,规范司法救助实施后评估工作,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每年定期对部分司法救助案件,联合教育局、妇联等多家单位,开展司法救助回访工作。通过开展评估活动,对办理的部分司法救助案件进行筛查跟踪回访,掌握救助对象生活现状、跟踪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评估司法救助工作效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司法救助工作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