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推广应用活动动员部署会

时间:2024-05-31  作者:国晓琳  新闻来源: 市检察院技术信息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检察机关关于数字检察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推动“数字检察提升工程”,5月30日,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推广应用活动动员部署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秦虎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王达主持会议。市检察院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各内设机构负责人、各业务部门及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所辖基层院。

会议传达了全国、全区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精神和自治区检察院关于推广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要求,宣读了《关于举办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推广应用活动的通知》及《关于在全市推广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通知》。

会上举行了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和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检校共建合作签约揭牌仪式,王达副检察长与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硕苹共同签署了《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与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检校共建合作协议》,并为“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实践基地”揭牌。双方拟以“检校共建”为契机,在数字路径构建、典型案例培育、检察理论研究、检察工作实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断提升全市检察机关“智慧硬核”,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秦虎检察长就如何推进数字检察工作走深走实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加强理念更新。要牢牢把握数字检察工作的新趋势、新机遇,以抓实数字检察工作为抓手,按照“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法律监督工作路径,不断探索呼伦贝尔数字检察的成势之路,聚力创建更多“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成果。

二是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要通过完善内部协作,形成一体化工作格局,通过加强院与院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交流,达到两级院共赢提升的目的。要加强外部合作,依托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及“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检学研”一体化机制,实现计算机科研与检察业务的互促发展、合作共赢。

三是进一步强化建设应用。要持续在全市已建成的、较成熟的模型推广应用上下功夫,强化推广应用措施,善于获取数据,加快推进全市模型的深度应用。要持续在研发新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上下功夫,把握“小切口”的建模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模型研发推广及专项监督,让数字监督融入高质效办案,持续推进数字检察提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四是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要深度挖掘检察业务数据,从业务办案和检察数据中发现社会治理问题。要充分加强外部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力争建立完善的、长效的数据共享机制,逐步攻克外部数据壁垒。要充分挖掘公共开放数据,建立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常态化获取机制,持续拓展监督数据规模。

五是进一步落实推广活动任务。要准确把握模型推广活动标准,及时将符合全市、全区、全国研发推广活动标准的模型在模型平台上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应用,争取更多的模型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在全区、全国模型管理平台上架运行,为本土模型的异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做好全区推广模型在全市的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利用最高检模型管理平台,将全国各地的成熟模型进行本土化改造后,开展常态化应用。

全市推广应用的7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研发人员分别作了模型介绍和建模经验分享。

会议还邀请到在数字检察领域卓有建树的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及浙大城市学院李建元博士进行授课。王燕玲教授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构建原理与具体实践》为题,依据检察业务逻辑,落脚小切口数据、共享数据等数据源的挖掘与应用,深入介绍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与监督模型的构建思路;李建元博士以《空天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方法与实践》为题,结合公益诉讼领域的实际案例,具体讲述如何打造呼伦贝尔特色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两位专家分别围绕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这一主题,为两级院检察人员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高质量课程。培训既有对数字检察相关知识的深入解读,又有结合实践的经验分享,使两级院对数字检察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此次会议会程紧凑,会议内容“干货满满”。下一步,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在数字检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增强数字建模、数字办案素能,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和数字检察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让数字检察成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主引擎、主动能,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整体提质增效。


  • 友情链接
  • 其他链接
  •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检察头条号 检察头条号 检察抖音号 检察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