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图片新闻

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数字监管新路径 破解非羁押监管难题

时间:2022-12-06  作者:刘晓嫘  新闻来源: 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如何对取保候审等非羁押人员进行有效监管,是长期以来困扰司法机关的一大难题,无论是传统的“人盯人”监管方式,还是让非羁押人员定期、定点报到,背后都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和难以监管到位的风险。

为预防和化解非羁押刑事犯罪监管隐患风险,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检察担当,先行先试,探索运用数字赋能完善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积极谋划部署非羁押监管平台工作,开启了打击犯罪、全面提升办案质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组织干警赴杭州市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对14个基层院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目前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情况、非羁押人员监管情况等,指导各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非羁押工作。根据各地区案件特点、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情况等,制定“两个确定”工作计划。一是确定“电子手环+非羁码”模式,即根据案件特点将电子手环和“非羁码”两种非羁押监管模式分开试行,并驾齐驱。二是确定试行分两步走,即两种模式先后适用,在适用中不断调整完善,力求探索出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的适用模式。

今年3月,确立满洲里市检察院为电子手环监管模式的试点单位。经过与公安机关会商,满洲里市检察院联系商家进行产品的研发、订制、测试,6月开始试实行。公安机关共引进20个电子手环,对故意杀人、组织卖淫、跨地区的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使用。办案人员通过监督平台能够对佩戴电子手环的非羁押人员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一旦非羁押人员离开规定区域,或者电子手环发生拆卸、剪断、低电等情形,电子手环与监督平台均会发出提示,确保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妥善处理。为保证该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精准性,该院与当地公安局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以及集中培训的方式,对电子手环使用的范围、案件类型、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2022年6月至今,共对9起案件17名犯罪嫌疑人使用了电子手环。目前公安机关反馈使用电子手环的嫌疑人逃脱率为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子手环监管方式用于跨地区等不宜适用“非羁码”监管的犯罪嫌疑人,既降低了被监管人逃脱的风险,又加强了人权保障,减少社会对抗,促使犯罪嫌疑人真正认罪、悔罪,实现社会和谐。

根据初期探索试行情况,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总结相关经验,于8月31日形成《依托数字创新 破解非羁押人员监管难题》报告呈报市委政法委。9月1日,邀请政法委领导及公安机关共同召开非羁押监管平台项目推介会,为全市政法系统形成落实非羁押诉讼的合力做出积极努力,力求将“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个案件、每个环节的处理中。

2022年11月1日,确定莫旗检察院为“非羁码”监管模式的试点单位。12月,莫旗“非羁码”电子监管系统顺利上线,并成功开启呼伦贝尔市首例数字化监管模式。莫旗检察院积极部署,邀请莫旗公安局、人民法院、司法局同步开展相关工作,召开联席会议,并组织干警同堂培训,会后服务公司将公、检、法办案人员信息全部导入服务系统中;12月2日,莫旗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会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就一起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适用“非羁码”进行磋商,对该犯罪嫌疑人成功进行电子监管并实现电子打卡,适用监管模式。

经过初步试行,承办检察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作出不批准逮捕后监管难的顾虑,办案中通过非羁码APP即可实现线上监管。运用电脑端查看后台数据,不仅可以关注犯罪嫌疑人外出提醒、违规预警、定时打卡等信息,还可以实时查看非羁押人员的日常活动轨迹和在控情况,防止其脱管、失联,有效的应对了近期新冠疫情给监管工作和办案带来的不便,实现防疫办案俩不误。同时,对犯罪嫌疑人适用“非羁码”又能让被监管人员回归、融入社会,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溯源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办案的新期待。目前,莫旗检察院联合莫旗公安局已对三名犯罪嫌疑人成功使用“非羁码”进行数字化监控。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继续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探索完善非羁押人员监管数字化新模式,维护社会稳定,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友情链接
  • 其他链接
  •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检察头条号 检察头条号 检察抖音号 检察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