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检察要闻

书写检察履职的“时代感”

时间:2022-02-24  作者:徐日丹 刘亭亭  新闻来源: 检察日报
 ——全国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出版座谈会侧记
徐日丹 刘亭亭
  风暖雪消,草木生发。正值新春开学季,全国的检察人员也有了专属定制的新教材——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
  2月22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参与教材编制的专家学者,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检察官代表齐聚最高人民检察院,共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共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就更好发挥系列教材作用提出意见建议。
  “讲政治”与监督办案融为一体
  教材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在系列教材谋划之初,最高检便明确:要旗帜鲜明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灵魂贯穿始终。
  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指出,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理论阐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检察实务中的具体体现,是检察文化的结晶,是检察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学用教材,可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道路自信、检察理论自信、检察制度自信、检察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据介绍,教材共13册,采用总分结合形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为基,引导检察人员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中,牢牢把握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制度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血脉流淌在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具体检察业务为“柱”的12册分教材中。
  “教材的编写立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将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相融合,是培养与打造政治素质更高、业务素质更强、综合素能更优的高水平检察专业人才的必备教材。”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说,教材集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与检察责任于一体,对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讲政治”不在案外,而在检察人员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
  回顾参与教材编写的那段时光,北京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卞增智称有“一吟泪双流”之感。“编写面向全国检察机关的教材,必须心系国之大者,必须讲政治、求极致、高标准开展,这是检察教材编写第一关,亦是办案第一关。围绕高质量进阶的要求,编写团队成员之间不留情面地互相‘挑刺’批判,在多次理论与实务观点碰撞中,几易书稿,不断凝聚共识。”
  参与教材编写的经历让卞增智也从中尝到了“甜头”:“这个过程不仅让我的个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了显著提升,也开拓了办案视野,提升了个人办案的专业素能,并在实践工作中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司法为民的思想为指导,是教材的显著特点,更是检察履职实践的鲜明特点。座谈会前一天,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英辉在新学期第一课便向同学们推荐了这套教材。
  “教材让案例‘讲话’,让案例‘指导’,对很多理论实践问题的解答给我以‘意外之喜’的收获。”宋英辉说,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是检察研究的升华,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检察特色浑然一体,打破以“检察”讲“检察”的固有思维,不仅对常见、多发、系统上下高度关注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提供解决的参考方案,也为法学研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法律监督独有的“时代感”
  新时代就该有新的风范。
  “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是检察过往经验的总结,是检察未来实践的指引,记录着检察事业的前进步伐,刻画着检察使命的时代印记。”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万春全程参与了整个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万春介绍,教材是适应法律监督工作新格局的检察理论和实务“教科书”。最高检党组将教材编写作为事关新时代检察官素质提升、事关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事关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大事来抓,以最高规格、最强力量推进教材高标准、高质量编写。
  “教材编写历时两年多,不仅与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过程相适应,更是检察履职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回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义虎说,这是最高检第一次成体系编写覆盖新时代全部检察业务的履职教科书,更是“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新格局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一套完整的检察业务教材,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也回应了新发展阶段检察履职实践遇到的诸多新问题。
  2018年以来,最高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逐步形成“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精准监督”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检察理念,成为引领检察实践和编写系列教材的“关键词”。基于此,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的章节设计不拘泥“旧制”,开新编教材之“先河”,极具先进时代性。
  最高法政治部宣传教育部副部长袁春湘说,教材成于全国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之际,成于建党百年与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成于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中共中央《意见》)的关键阶段,成于人民检察事业发展的最好机遇时期,势必成为推进人民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势必载入人民检察发展的光辉历史,再次彰显了检察机关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政治站位、政治情怀、政治责任、政治担当。
  “检察机关用务实行动印证了‘能动求极致’的事业追求,让‘止于至善’成为检察履职实践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样的‘检察情怀’让人动情,也让我感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说,这套教材契合了检察业务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的需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维护司法公正提供了一种专业主义的教材样本。
  最高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意见》,结合深入推进检察工作“质量建设年”工作部署,在学好、用活、做实“十大业务”系列教材上狠下功夫,积极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中依法能动履职,更加努力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份凝聚智慧合力的“公共产品”
  经典之作,往往都凝聚着集体智慧。
  对于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的编写而言,更是“汇集众智”。记者了解到,最高检党组高度重视,组成由张军检察长为主任的教材编审委员会,多次开会具体指导。最高检政治部统筹组织,以十个业务厅和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检察理论研究所为主力,国家检察官学院等相关部门派员参加,组建由检察业务骨干和理论专家构成的专门编写队伍,邀请法学院校专家教授审核把关、提出真知灼见,并征求吸纳中央政法委、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等单位意见。其间,有来自各级检察院的近350人同步开展编写工作。
  “教材凝结了法学理论界、实务界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了检察业务知识技能经验一体化的最高水平,具有实用、管用与会用‘三用一体’可操作的务实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曹义孙分析说,这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素质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检察机关适应社会公众对美好生活新向往、新要求的新时代产物。
  曹义孙进一步分析,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经历了阐述法律本质与作用等原理的法学教育,经过着重解释法律体系及其法规法条的法律教育,到进入新时代强调法律执行实施制度与技能的法治教育。从此角度看,“十大业务”系列教材是我国培养法律人才的3.0版教材,是法治教材建设中的首套教材。“这套教材必定会让法律监督质量和效果得以提升,必定会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检察服务保障更上一层楼。”
  从事多年公安队伍建设和教育训练工作的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局长谢林深谙其道,认为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为其他政法兄弟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培训思路,不仅凝聚了检察之力,也有利于推动整个政法队伍战斗力的提升,共同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墙内”开花,“墙外”也飘香。“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吸收‘众智’,其中11册教材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一个侧面也展现了检察机关勇于、敢于接受监督的魄力。”在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柳春霞看来,这套教材的公开发布和出版对律师群体执业素能的提升也颇有裨益,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发展,为维护司法公正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合力。
  童建明说,希望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系列教材能够成为社会公众丈量检察工作短板弱项的“尺子”,督促检察机关更好地依法能动履职;希望教材成为不断拓宽交流协作广度深度的“桥梁”,携手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希望教材成为传递信息的“媒介”,讲好“有声有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故事、检察故事;希望教材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检察机关的“窗口”,一起把法治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 友情链接
  • 其他链接
  •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检察头条号 检察头条号 检察抖音号 检察抖音号